有用的“无用之木”
□顾静怡
字数:1058
2022-10-26
版名:文化
从唐代才子欧阳詹诗“桃李有奇质,樗栎无妙姿”,到宋代苏轼诗“君才不用如涧松,我老得全如社栎”,再到宋代陆游诗“池鱼往者忧奇祸,社栎终然幸散材”,不难看出,在古人眼里,栎就是不才、无用的代名词。貌似除了能被人们用来烧炭取暖之外,它就是“无用之木”。然而,古人所不知的是,栎不仅不是“无用之木”,而且浑身都是宝。
栎,是一种落叶乔木。它的叶子小而硬实,叶边有细小锋利的齿,树冠较大,树皮黑褐色,花是黄褐色,果实叫橡子或橡斗。栎在中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树种。
栎的果实橡子与人们常吃的板栗很相似。作为壳斗植物家族的果实,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被一层硬硬的“外套”包裹,也就是植物学家称为的“壳斗”。不过,通常情况下板栗是被壳斗完全包裹,一般不能徒手剥开,而橡子的外壳却会自动脱落。橡子内仁富含淀粉,不仅可以做猪的高级饲料,还曾经是人类抗御饥荒的重要食物来源。更有趣的是,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吃了栎树果实的猪,其肉鲜嫩奇香,价格比一般猪肉还要高出好几倍呢。
当然,除了橡子内仁曾经对人类的果腹作出过贡献之外,栎树皮的“有用”就更神奇了。栎皮又厚又轻又软,人们喝的红酒和一些药瓶上的塞子都来自它。俗话说:“人怕伤骨,树怕伤皮。”而栎却偏偏是一个不怕被剥皮的“硬汉子”。被扒了皮的栎树,不仅仍能健壮地成长,而且第二年还能被接着扒。这是不是很神奇?
其实,在栎树的表皮下面,有一层发达的木栓层,轻按树皮会觉得软软的。这层木栓层的形成层向外侧分生出大量的栓皮细胞,从而形成木栓薄壁组织。这层组织因其质轻、易伸缩、耐摩擦、吸能、绝缘、隔热及化学性能稳定等多种优良特性,被称为“软木”。软木资源的利用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公元3000年前我国就有软木在钓鱼器具的应用记载。但最主要的用途还是人们最熟悉的葡萄酒瓶的木塞。据说,用栎树皮制作的瓶塞会让葡萄酒变得更加香醇。世界上最有名的葡萄牙波尔图葡萄酒和法国香槟酒的瓶塞都是栎树皮制成的。栎树的寿命长达200年,一棵树一生可为人类贡献树皮十几次,重量可达近千公斤。
此外,栎树还有着超强的保温能力。即便在2500万年前地球经历的冰河时期,许多物种都因寒冷而灭绝,但它却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栎树不仅保温,而且还阻燃。在森林火灾频发的环境中,栎树的阻燃特性使得它常常幸免于难。
它静静地从远古走来,默默无闻地为人类服务;它质朴无华,没有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外貌。尽管在古人眼里它被视为“无用”,尽管很多不知道它底细的人不愿意多看它一眼。然而,人类终究发现了这“无用之木”的“有用”,发现了它浑身都是宝。这就是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