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言文内容 引领深度学习

□闫 妍

教育理论
  文言文教学如何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学习内容的选择是不容忽视的重点。结合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高级研修班同课异构《小石潭记》的四节课例,我进行了以下思考。
   依据文体特点确定学习内容
  文体不同,文章架构、主旨内涵、韵律章法、语法特点、修辞方式、语言风格、审美功能等就会有鲜明区别。因此,文言文要从文体角度选择要学习的内容。《小石潭记》是古代山水游记散文中的经典篇章,作者以游览小石潭的行踪为明线,以内心情感变化为暗线,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变化。概括小石潭景物特点,体会作者复杂感情应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冯静老师紧扣游记的文本特点,通过“读游记”“评游记”“写游记”发挥实践语用功能;许瑶老师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指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心中“乐”与“悲”的内涵与深意。每位老师都抓住了文体特点,立足文学品鉴,落点于游记阅读的方法指导,巧妙设置学习活动,带领学生学习山水游记的基本特点。
  立足文本特质确定学习内容
  明代散文家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小石潭记》是山水游记的典范,具有“定篇”与“例文”功能,教师要带领学生学透经典,对古代山水游记散文之美形成直观认识,实现文化的鉴赏与传承。学习内容可包括三个层次:“记”了什么内容,如何“记”,为何要这样“记”。在这一点上,胡蓉老师作了很好的示范:积累四字词语,从文字层面体会生生不息的汉语活力;从内容层面理解概括游记的游踪及景物的特点,领会游记写法特色;知人论世,逐步还原作者情感,体会柳宗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心境。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永州八记》中的其他作品,体会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引导学生触摸文人风骨。学生在逐步深入的学习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创作手法,并在举一反三中触类旁通,总结同类游记的阅读方法,让学习有深度,让课堂有温度。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七至九年级文言阅读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由此可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常见句式的积累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单元说明中指出: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丰富的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在本课的预习目标中明确提出:课外收集资料,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结合注释,通读全文,了解游记的主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掌握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因此《小石潭记》的教学内容在于把握景与情的内在关联,进而把握作者情感变化脉络,抓住这个关键,便有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教师要围绕单元目标选择贴合学生实际的学习内容,依据编者意图确定教学重点。陈倩老师以朗读的教学方法贯穿课堂始终,以师生共读、学生齐读、自由诵读等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
  根据学情特点选择学习内容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语文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服务的。因此要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营造有效的文言文学习环境。对于刚接触山水游记散文的学生来说,如何从个别篇章中认识规律特点,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冯静老师通过《小石潭记》的教学读写结合,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此外,冯静老师还设计了具体任务情境“为小石潭开发设计景点并拟名”,紧扣旧课新讲,运用环环相扣的体验式学习活动链,有梯度地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
  文言文学习要立足文体特点、关注文本特征、明确课标要求、结合学情实际,审慎确定合适的学习内容,积极开展深度学习,在语文学习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