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 如何优化作业设计

□王 成

教育理论
  作业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作业设计和实施的质量,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那么,在“双减”政策实施的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落实作业管理相关措施,进一步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负提质,是当前每一位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有效的作业设计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目标性和针对性
  教师要紧扣教材内容,针对教材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在确保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和巩固的基础上,依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业类型,设计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作业内容,做到难易适度、量少质精,要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新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效提升,进而实现由“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的转变。
  层次性和选择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准把握学情,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层次设计作业。要采用“基础作业+弹性作业”的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作业内容。比如作业可从“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思维训练”三个层次进行设计,其中“基础巩固”是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练习和巩固,相对比较容易,要求全体学生都必须完成;“能力提升”略有难度,是对中等以上层次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和提升;“思维训练”难度较大,是为优秀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提供更大空间。
  教师要建立学生动态分组名单,组内学生除了完成基础性作业外,可自主选择高一层次的作业内容来完成。这样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确保优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受得了”,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进步,动态调整学生的分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进取精神,使作业成为学生学习进步的阶梯。
   趣味性和多样性
  当前,一些老师布置作业多是以课本知识为主,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的作业较多,内容单一且作业量较大,效率却微乎其微。“双减”之下,教师更应该将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内容广泛、生动有趣、形式灵活、题型多样的作业。例如基础练习、实验操作、课外阅读、习作练笔、实践活动等综合性作业,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消除他们的心理疲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创造性和开放性
  好的作业设计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可以通过交流互动、分享看法的思维方式,越是开放的题目越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要大胆创新,设计作业类型,丰富作业内容,努力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开放性的作业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探究性和实践性
  作业的设计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更应该引导学生深入问题情境之中,通过探究实践活动,探索知识的生成过程,获得独特情感体验。并在此过程中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道理。
  个性化和特色化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长,设计并布置个性化作业,从而形成有序高效的作业体系,提升学生的作业兴趣。可以引领学生共同参与设计,将基础类、游戏类、活动类、制作类、拓展类等个性化实践活动作业有机融入“三个课堂”。通过学科渗透、活动融合、实践创新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伴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认知碰撞,形成合作学习成果。
  总之,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精心设计出含金量高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可以从多层次、多种类、多角度自主选择,通过量的控制促进质的提高,实现作业的优化设计,增强学习效率,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其全面、健康、个性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靖边县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