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典传承文明让诵读成为习惯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探究

教育理论
   □门保林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课堂上品味经典,将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需要从学生抓起,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阅读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融入经典诵读的意义
  1.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不论是古诗词还是经典名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诵读经典诗文就像在与圣贤对话,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如:“人之初,性本善”,会让人明白要善意待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会让人懂得要谦逊好学。同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规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理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都会在诵读中熏陶感染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打下坚实根基。
   2.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小学生诵读讲究字正腔圆、吐字归音,要用声音和情感解读,学习文字、体会文字的情感与韵味。记得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当读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句,一位学生突然冒出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程云林。”周围学生一片叫好(程云林是该学生的同桌)。在教学反思中我意识到:要让学生真切地触摸、理解汉字,领悟中华文化,语文课堂需要入情入境地诵读。
  3.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诵读也需要一定的仪式感,需要学生保持端庄正确的身体姿势,拿出最好的精神状态。站姿要“头正肩平沉肘脚分开,背松胸挺收腹看前方”;坐姿要“头顶向上升,腰腹不前挺,下巴内收看前方”。这样的姿态优美健康,利于发声,也有利于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新奇感,从而保持学习的专注和兴趣。经常诵读经典能够让人拥有宝贵的精神财富,会在恰当的环境调动出来。见一轮明月,会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离别时,也会高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些体验会不断激发学生读经典、学语文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融入经典诵读的策略
  1.设定诵读时间,营造氛围
  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古诗词诵读,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准备与单元主题相符合的古诗词进行诵读。在学习“自然之美”时,诵读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在学习“家国情怀”时,诵读边塞爱国诗歌。充分利用每周的阅读课引导学生理解诵读内容,可以老师范读、学生仿读,也可以师生同读一本书,相互交流自己的感悟。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导读方式的创新,不断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诵读经典。
  2.拓展教材,品读经典
  将经典阅读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时,可以通过课件展示“空城计”的内容,让学生在深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同时,激发他们读《三国演义》的兴趣。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可以引入杜甫的另一首诗《春望》来对比阅读,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诗人浓浓的爱国之情。用这样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诵读经典作品,逐步培养他们对经典文化的兴趣。此外,还可以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诵读展示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不同经典作品,领略诵读的乐趣,逐渐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3.借助信息技术,激发诵读兴趣
  可以发挥信息技术强大的综合功能优势,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从而积极地诵读。如低年级学生诵读《对韵歌》时,我们可以播放儿童朗诵的动画视频,配上图画和背景音乐让学生跟着一起诵读。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名家诵读经典诗文的视频,让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激发起诵读经典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经典诵读,应充分尊重基本教育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奠定传统文化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西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