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蔡静)近期,河北省不断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成立由全省69名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成的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支持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中小学校本课程,面向高校本专科生开设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通过定期组织教学比赛、专家点评等活动,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组织全省125所高校积极参与全国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研评估工作,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分类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排查。组织全省专家在线答疑,面向全社会提供免费在线心理咨询服务。
全省构建“家长—教师—学校”沟通桥梁和网络,各级学校面向全体家长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提高家长预防、识别子女心理危机能力。举办全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周,通过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面向全社会广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保健意识。
此外,河北省印发《关于加强镇村中学德育要素供给的实施意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态。指导各高校按师生比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中小学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将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纳入省、市、县三级教师培训计划,对全省高校新入职的辅导员、研究生导师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全覆盖培训,推行心理健康教师持证上岗。按照年生均不低于10元的标准设立专项经费,督促各地落实场地设施等方面保障,努力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