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倡导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了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进入我们的视野。本文将从主题阅读的概念与特征出发,浅析初中语
文主题阅读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并在统编版教材的基础上思考如何深度利用和挖掘统编版教材资源,促进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
初中语文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是以单元为整体,让学生依照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性阅读和探索。例如,在七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主题,分别为现代文、诗歌和散文等。因此,教师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要按照课本的编排方式进行讲解,另一方面要从整体性原则出发,分析每个单元的特性,给学生布置合理的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统一性原则
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对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采用由简到难的学习方式,制定单元主题阅读的学习内容。但是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方式时,应立足班级所有学生的实际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促使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灵活性原则
由于每个单元的主题内容都不同,探索方向和学习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开展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应根据教学任务灵活变化引导方式,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阅读潜力充分激发出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
4.人文性原则
新的教学政策要求,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要把学习任务和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加上初中语文的知识点与人们的生活情感具有很大联系,教师采用人文性原则引导学生,能够将其中的感情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在探索文章内容的过程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初中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1.满足阅读需求,提升阅读思维
初中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探究有着诸多现实意义,对于实现新课标背景下的素质教育目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主题阅读使得高效的课堂阅读成为可能,在不占用学生大量课后时间的基础上,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文本的归纳和联动,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同时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主题化的阅读教学强调文本与主题的附属性及知识的系统性,相对于单独化、碎片化的阅读更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方式,促进阅读思维和理解能力的提升,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索知识。
2.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水平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效果与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有着直接关系。有效的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不仅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正面作用,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通过教学相长,促进整体教学环境的优化。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让学生养成等待答案的习惯,而是要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教会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与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对课文背景、内涵主题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并且具备充足的阅读量可以进行延伸和拓展。另外,如何选择主题阅读中的课内外阅读材料,也是对教师的一大考验。
3.挖掘课文价值,拓展学生视野
统编版教材在编撰时更强调主题划分和人文结合,而这正好与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目标相辅相成。在更系统的单元阅读中,通过充分联系和挖掘课文价值,深入地理解教材的构建思路,对某一主题的深入探究也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情感、价值的掌握。另外,单元主题阅读对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青少年时期的认知对于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关键作用,科学的主题阅读教学活动,能够在有效范围内充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在思维和价值观形成上都有更为深度的借鉴,对于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推进作用。
初中语文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1.科学规划课程,拓展阅读视野
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贯彻单元主题阅读教育的思想,不仅要结合统编版教材的特点,也要着眼初中学生的认知状况。统编版教材在主题上区分有致,选文上以经典为基础兼顾了文学性和内在逻辑性,与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有很好的适配性。我们要在选材的过程中有效结合教材的特征,科学规划课程,同时注重以学生视角进行研判,在阅读上兼顾数量与效果。以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有《邓稼先》《回忆鲁迅先生》《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孙权劝学》四篇课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结合单元以名人轶事、名人精神为主要线索的编排方式,以探索伟大历史人物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为主旨,将“了解名人轶事,体会名人精神”作为教学目标,深入体会人物品质和作者情感,对名人的共性进行总结和比较。
2.全面剖析教材,理清主题脉络
统编版教材在课文数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为了有效开展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教师要对教材框架和课文选材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确定各单元的主题和脉络划分,以适应教学需要的方式进行课程安排。教师要充分理解和总结课文的主题和讲解侧重点,从而合理地控制课堂节奏和讲解速度,在不偏离主题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主题讲解的效益。对于不同题材,要进行教学方式的适当调整。例如,对于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新闻两篇》的教学,由于是活动实践课,教学的中心就应该偏向不同新闻题材的学习及新闻稿件的写作,而不只是新闻描述的事件或其中表达的精神。
3.构建内扩外延,升华主题内涵
在单元学习和主题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解读每篇文章的主旨,剖析其内涵,还要理清其在主题中的位置,以及与主题的关系,并在单篇和主题上进行适当的延伸和升华,使得阅读教学“内扩”深入,“外延”得当。在搜集篇目材料、了解构架脉络后,教师还需要在课文的基础上适当拓展文本、丰富教学内容,抓住主题和篇目的交叉点,提炼主旨和内核。课文、单元和教材的各个视角都需要教师密切关注,例如,当某一单元中出现说明文的篇目时,可以适当联系其他单元同样是说明文的文章进行对比归纳。另外,课文讲解也可以结合时事热点,如将课文中的家国情怀与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的先进人物进行对照,展现刚毅不屈、攻坚克难的精神内涵。
综上所述,教师要在初中语文阅读中采用单元主题教学,结合每个单元的主题,从多个角度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合阳县第三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