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天基地不断擦亮“教育航天”品牌

瞄准目标持续发力 加快建设教育强区

师德为先育桃李
  交接钥匙、揭开幕布……2021年8月25日,西安市航天城第二中学“惊艳亮相”,标志着这所学校正式建成启用。今年秋季,包括第二中学、第六小学、中心幼儿园在内的5所公办学校投入使用,为西安航天基地适龄学生提供了5880个学位,进一步丰富了区内教育资源,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西安航天基地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把“教育航天”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以“聚力高质量航天教育,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为主线,朝着实现“三个倍增”(学校、学位和教师倍增)、打造“五个教育”(优质、品牌、卓越、智慧、满意)奋力迈进,不断擦亮航天教育品牌。
  学校建设增学位——“你来了,真好”
  廊台书院、屋顶剧场、下沉广场……占地118亩的航天城第二中学设计新颖超前,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在“亮相”仪式上,全校教师深情朗诵《启航》,向来宾生动地介绍校园建筑蕴含的文化:“我是‘曦和’,我光明、温暖、强健,发万物光辉,启人间勇力……”
  此前一周,西安航天城第六小学率先启用。在入驻仪式上,学校向学生“告白”——今天,你带着星际小精灵、乘着月亮船来了。未来,你们将用蜡笔画出银河的气势,用算数数清所有的星星。你来了,真好!快乐星球载你一起驶向远方……活动现场,家长代表们深受触动,大家一致说:“其实,我们想代表孩子们对学校说:你来了,真好!”
  今年9月1日,4600余名“小萌新”走进了崭新的学校,坐在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开启了他们的学习之旅。
  为达到优质均衡发展,近年来,西安航天基地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公办学校,既避免奢华建校,又力求达到实用性、艺术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新建学校呈现出鲜明的“航天特色”——
  规划布局突出“优先”。航天基地根据区域发展和人口增长需求,按照“学校等小区、学位等学生,突出重点、优质均衡”思路,坚持“四同步一优先”,即同步报审、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优先交付使用,在国土空间规划上优先布局中小学,将最好的地段建设为学校,将最好的设备配备到学校。
  建筑设计突出“简约”。航天基地运用简约现代的设计手法规划设计新建学校,以校园内不同尺度和氛围的公共空间,实现学生与课程的高效交流、学生与老师的完美互动、学生与教育资源的紧密融合。设计时还充分利用学校操场的地下空间,为师生、家长提供便利,比如航天二中的家长将来可以开车直达学校下沉广场停车区接送孩子,可以有效避免上下学学校门口拥堵的问题。
  设施配备突出“温度”。新建学校的教育教学功能部室和设备一应俱全,努力为学生打造和谐、绿色、温情、可持续发展的成长环境,并且将“为学生和老师着想”的理念体现在很多细节上,比如操场选用免填充颗粒的草皮,比较厚实、松软。在校园文化墙、景观设置等方面突出航天科技元素,让孩子们从小热爱航天,把航天精神传承下去。
  教育服务突出“智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必然会塑造出新的学校形态,智慧教育就是“技术”成为引领教育走向智能信息化这一时代的学校新形态。航天基地致力于构建智慧的教育环境,让航天学子积淀能力、面向未来,今年3月成功获批“陕西省智慧教育示范区”。
  “我们正在有序推进2022年投用学校的建设:航天城第七小学桩基施工已完成,航天城第三初级中学教学楼主体结构已封顶。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进“十四五”期间的其他学校建设项目,计划将基础教育学校数量从29所增加至93所,学位数量从2万个增加至6万个,教师数量从1500人增加至5000人,实现学校、学位和教师三个倍增计划,让更多航天学子就读‘家门口的好学校’。”西安航天基地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
   “名校+”工程促发展——同频共振,齐头并进
  作为新区,西安航天基地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狠抓两头、力促中间”。
  “我们通过‘三名+’工程来‘抓两头’,通过新优质学校成长来‘促中间’。”基地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对新建学校提出“新校一年变名校”的目标,主要依托“名校+”工程来推动新校快速成长,将“名校”的先进办学理念、成熟教学模式、优秀管理团队乃至特色校园文化整体移植到“+校”,实现其快速提升。
  截至目前,西安航天基地共组建了21个“名校+”,其中2021年新增区级10个,实现“名校+”工程对薄弱学校覆盖率100%,已超前超额完成组建任务;同时,完成了34个“名师+”研修共同体组建工作,其中市级5个、区级20个、校级9个,覆盖辖区30所学校,成员370余人。
  据了解,航天基地主要采取一长多校、兼并融合两种模式来推进“名校+”工程。今年秋季投用的航天城六小与四小、航天城十四幼与一幼、航天城中心幼儿园与四幼、航天城十二幼与五幼,实行的是“一长多校”,以期将名校的办学经验复制到新建学校。“在兼并融合方面,航天城一中与杜陵初级中学、航天城二小与东兆余小学已经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效果,实现了‘四个同一’(同一性质、同一学段、同一法人、同一管理团队)和‘五个统一’(统一校园使用、统一教师安排、统一招生编班、统一教育教学、统一管理考核)。”基地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
  “自2018年12月将长安区杜陵初级中学学生与本校学生融合编班,以兼并融合的模式组建航天一中‘名校+’,并已达到了深度融合阶段,成效显著。“这个成效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印证:一是‘+校’学区生源回流情况,二是学校跨越式发展情况。”该校吕志才老师介绍说,2018年原“+校”生源仅有160名,2019年航天一中完全中学的建成,使得学区内生源翻了一番,截至目前每年仅七年级新生达700余名。“近两年来,学校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赞誉,学校被授予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合作实验中学、陕西省标准化高中、陕西省艺术示范校、陕西省教育扶智平台应用先进单位,被西安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校园’称号,目前也在积极创建省级文明校园……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航天基地对教育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体师生的努力奋斗,得益于‘名校+’工作的扎实开展。”
  作为2021年新优质成长学校,西安航天城第五小学铆足劲“自我提升”。今年暑期,五小的校园里经常能见到教职工们忙碌的身影,大家都在为学校的“优质成长”贡献力量。“我们硬件提升共申报项目6个,现已完成80%;软件提升项目共申报8项,已完成5项(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课程课堂改革、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综合素质培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剩余3项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校长张伟说,下一步我们将严格依托成长计划有序开展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确保目标早日完成,实现五小“蝶变”。
   智慧教育强保障——技术助攻教育“加速跑”
  2021年3月,西安航天基地获批陕西省智慧教育示范区。以此为契机,基地用信息技术助攻区域教育“加速跑”。
  在硬件方面,航天基地高标准建设公办学校。在完成“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基础上,还将智慧黑板、电子班牌、智能图书借阅机、AI摄像头、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等设备作为学校的“标配”。
  在软件方面,航天基地已初步建成“区域—学校”两级架构智慧教育系统。在区级层面,统一规划建设“航天教育云平台”,功能包括决策中心、学生成长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安全中心、督导管理系统、网络阅卷等共享模块,可动态掌握全区教育发展情况。在学校层面,实施“共性应用+个性化特色定制”建设模式,如航天一小搭建了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德育大讲堂等个性模块;航天二小搭建了智慧社团管理等个性模块;航天三小智慧体育模块可对体育锻炼效果进行量化评估;航天四小的“思晓云课”资源,打造既有标准化课堂教学,又有线上智能教学以及个性化辅导的混合式学习空间。
  走进航天城一中,四间未来教室让人耳目一新。据该校吴风兵老师介绍,未来教室由智慧教学、互动探究、交流分享、自然生态和运动健康五个空间组成,可根据教学需求灵活设计教室布局;通过全学科、全过程、全方位采集教与学的数据,为教师精准地教、学生个性化地学,提供科学参考。
  借助智慧校园建设,近年来,航天基地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开展了两项教育教学探索:一项是常态化使用未来教室,另一项是“导师制”和“走班课”的实施。“应用智慧校园系统、智慧选课管理系统,帮助学生完成自主选课、自主选择导师,通过电子班牌来实现课堂考勤和信息查询,教育从‘面向群体’逐步走向‘私人订制’。”航天基地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
  8月26日,西安航天基地召开智慧教育首席指导专家聘任仪式暨智慧教育规划座谈会,与会人士围绕航天基地智慧教育规划进行专题研讨和专家咨询。“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智慧教育建设也并非一蹴而就,下一步,我们将进行区域智慧教育三期规划。”有关负责人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信息技术领跑航天教育的步伐将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