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浸入”才能“进入”
——中小学英语“浸入式”教学的西安实践

绿地小学“九九重阳·老少同心”英语浸入式学科活动

英语浸入式课堂

  本报记者 孔祥娜
  2020年12月10日,西安浐灞生态区小学英语教师教研活动在陕西师范大学浐灞绿地小学举行(以下简称“绿地小学”)。“老师,小心台阶,请往左转,再往右转,上3楼就是会议室。”该校学生们操着流利的英语为大家引路,给参加活动的教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英语好,得益于学校7年来一直坚持浸入式英语教学。从1997年始,西安市就开始实施英语浸入式教育,绿地小学是众多参加英语浸入式教育学校的一个缩影。
  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快乐体验”
  早上八点,绿地小学的学生们伴随着音乐,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了操场。此时,音乐也随之换成了经典的英文歌曲。整队时,老师踏着节奏一遍遍地用英语重复着一句话:每天一点努力,就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十来遍后,周围参观的外校老师也能脱口而出。
  “英语早操是学校浸入式英语教学的一小部分。不仅英语课堂上教师全部使用英语,还给孩子提供‘一切’使用英语的‘环境’。”绿地小学英语教研组组长王楠说:“学生从一年级进入学校,就要起好英文名字,在学校时必须用。学校每周的英语课时也安排到6节课,除了学习国家统编教材之外,还为学生准备‘浸入教材’,以扩大学生接触英语的‘量’和时间。”
  “现在很多孩子对学习英语感到困难,从而学习兴趣降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言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太少。一言而概之,英语‘浸入式’教学就是‘不择一切手段’让孩子‘浸泡’在英语环境中,以扩大语言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从而自然习得英语。这样的学习方式因‘过程自然’,所以会感到更多学习的成就和快乐。”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赵微说。
  为了更好地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绿地小学按照英语浸入式“活动性”教学原则,有计划地举办了各种各样的英语教育教学活动。记者看到,就在教师们参加培训的同时,学校的一间教室内,一群学生正在认真地排练着英文话剧。
  “这个活动太有趣了,我是自愿报名参加的。”绿地小学学生李安君说:“在排演话剧的过程中,老师都会对剧中台词感情、重音的朗读进行详细讲解。我逐渐发现原来英语是这么有意思的一门语言,英语课也好像变得容易了许多。”
  “除了排英文话剧,我们还为学生排演了大量的情景剧,让学生给书本配音,组织学生参加对外国人的采访活动、让孩子用英语读中文诗歌、自拍视频等,以调动孩子们的兴趣。”王楠说。
   用英语浸入教学助力“五育”并举
  What'sthematter.CanIhelpyou?(你哪里不舒服?我能帮你什么?)
  oh,oh...
  看着台上同学滑稽的表演,台下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英语教学演示活动上的这堂健康课,吸引了来自西安浐灞全区小学英语教师的目光,老师们一边记录着,一边时不时停下来思考。
  “学校英语教师不仅要用英语上健康课,还上音乐课、体育课、道法课等多学科的不同课型。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更重要的是运用好这个工具进行跨学科教学,助力实现五育并举。”绿地小学副校长谢大慧说。
  而在另一所英语浸入教育的实验学校——陕西省西安小学,一节“特殊”的音乐课正在进行,优美的英文歌曲陶醉了教室内每一位学生。当教师用英文带动学生打起节拍时,师生的配合天衣无缝,完美的教学效果赢得了来参观学习的教师们的热烈掌声。
  “我们的教师真是太有才了!对英语浸入式教学实行了很多大胆的突破和尝试,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学科‘进入’的可能。”西安外国语大学浸入式英语教学专家迟延萍教授说:“事实上,学习英语不是一些老师理解的学学单词和做做翻译,我们是要通过全方位地进入英语环境,进入英语思维,进而通过英语这门工具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教育。”
  “老师用英语上的数学魔方课把我们带入一个神奇的数学王国,我不仅学会了用英语表达数学内容,还激起了探索数学的浓烈兴趣。”绿地小学学生袁晓晓说。
  澳门大学王秉正博士表示,英语浸入式教育的“融合性”教学原则规定要把英语与学科知识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一定程度上与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有“交集”。二十多年来,西安作为国内浸入式教育发源地,众多浸入式教师们在专家的指导下,不断在自己的讲台上创造着精彩的教学亮点,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绩:陕西省西安小学在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2017年全国小学英语能力竞赛中有99名小学生获奖;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则凭借感情饱满的英语戏剧《白雪公主》《灰姑娘》捧回了2017年度“希望中国”青少年英语教育戏剧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
  在“浸入”中提升英语教师综合素养
  五育并举要实现好,最终还是要落在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上。无论是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还是让学生在快乐中习得英语,又或是用英语教授多学科的多种课型,都对英语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节英语浸入课是否达标的标准,陕西师范大学姜开君教授认为,标准之一为是否把“教的设计”变成了“学的设计”,只有当教师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时,才能某种程度完成文化的转移,教学也就成功了。
  为了缩短教师的“适应期”,帮助教师迅速掌握浸入教育的方法,定期培训成了浸入式教学实验项目组专家们每周四的“必修课”。“教学实验项目组定期组织的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给像我这样的一线‘零基础’英语教师提供了专业成长的渠道。”在参加完“浸入式”教学英语公开课观摩活动后,西安市前卫路小学教师马小红说:“听了公开课和专家的点评后,我对一些课型怎么上,有了一个大致方向,很多问题茅塞顿开。尤其是这种学习是系统性的,几年坚持下来,专业水平提升很快。”
  在西安,像马小红这样的教师还有很多。同时,像陕西省教改专家、中学教师周向红,陕西教学能手、汉中龙岗学校教师赵洁,西安市教学能手任小惠子等一大批优秀的浸入式师资在实验过程中也被培养起来并且辐射带动了身边一批英语教师。教师内在素养的提升也直接促进了英语教学成绩的提升:爱知中学在一次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就有213名学生获奖;绿地小学的许多家长则纷纷给孩子退掉了校外英语辅导班,还加入到了学校“我来教家长”的活动中,和孩子一起学起了英语。
  事实上,西安市英语“浸入式”教学已经连续开展了24年。当谈到开展此项教学实验的初衷时,迟延萍说:“1997年,基于加拿大法语浸入教学的成功经验,本着用国际先进外语教学思想来提升中小学英语教师整体素养的初心,我们依托高校强大的师资背景和专业技术力量,通过教育教学教研示范课、观摩课、专家点评课等多种活动方式,在西安市和陕西部分中小学校中普及推广英语浸入式教学。”
  “现在这种教学方式已‘浸入’全国高校,陕西、广东、河南的部分高校已开设了一些课程,同时英语浸入式教育的经验也为我国少数民族汉语浸入式教育和留学生汉语学习、对外汉语浸入式学习等第二语言教育提供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教授谭伟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