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一周回望
  十部门出台意见:做好监护缺失未成年人保护
  近日,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因突发事件影响造成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做好监护缺失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并规定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因突发事件影响等情形,暂不能履行监护责任的,父母及相关部门要及时发现报告,并由民政部门对监护缺失未成年人依法进行临时监护。
  重庆:线上线下堵疏结合还孩子一片干净网络
  不良网游、低俗弹窗、“祖安文化”等该如何整治?如何让“互联网原住民”青少年群体有一片干净的网络空间?1月26日,重庆六部门联手开展“净化网络环境”行动,运用科技手段建立隔离有害信息的“防火墙”,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正面引导进行“疏导”,线上线下、堵疏结合,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广东定制式精准培训为“三区”教师赋能
  为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粤东西北地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2020—2022年,广东省实施“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简称“三区”)教师全员轮训工作。广东多方联动,合力并进,打造“一对一”“定制式”精准培训模式,为“三区”教师提供丰富、优质的培训课程资源,计划到2021年底累计完成17万名教师轮训任务。
  山西推首批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
  经过两个月遴选、审核,山西省确定了首批7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是山西省建设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团队的重点工程,旨在促进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发展,搭建中青年骨干教师发展平台,推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北京:竞赛结果不作为招生入学依据
  北京市教委日前出台《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市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明确提出竞赛要做到“零收费”,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北京市教委表示,要从严控制、严格管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市性竞赛活动,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竞赛活动。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市性竞赛活动实行清单管理制度,清单每年动态调整一次。《办法》明确,竞赛主办方举办竞赛应坚持公益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禁止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证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加分依据,各类活动获奖结果只能视为荣誉。
  天津:发布倡议书引导青少年寒假加强体育锻炼
  为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变化形势,有针对性地促进天津市青少年学生在寒假期间科学、文明地开展体育和文化活动,大力弘扬“健康第一”的发展理念,加强近视眼、肥胖防控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前,天津市体育局联合市教委、市卫健委、团市委,在2021年寒假期间向广大青少年学生发出“文明精神野蛮体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倡议书。
  山东完善学校食堂制度体系
  山东近年来聚焦学生集中就餐、学校食品安全、学生营养健康等3项重点工作。日前,山东省发布了《中小学食堂建设和设备配置规范》《中小学食堂管理和服务规范》两项山东省地方标准,填补了全省中小学食堂领域的标准空白,为中小学食堂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起到了基础性、引领性、支撑性作用。
  上海:信息化赋能“幼有善育”
  保健老师通过手机APP完成家长发来的幼儿服药申请审核;晨检机器人只需3秒就能自动探测幼儿入园时的体温、口腔和皮肤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刻预警;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幼儿运动、睡眠数据上传至健康管理平台,并将分析报告同步发给带班老师和家长,以便实施个性化保教方案……近日,记者从上海市教委获悉,上海将从幼儿发展、科学保教、管理变革三方面着手,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以信息化赋能“幼有善育”,呵护幼儿健康成长。
  (以上内容综合整理自教育部官方媒体平台“中国教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