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精心引导 护苗成长
——西安市新城区教育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纪实

  本报讯(韩飞)新城区是西安市中心城区之一,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3所,学生92671人,教职工8043人。按照中央和省市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部署和要求,新城区教育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聚焦新思想,推进思政课提质创优。一是完善思政课制度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全区拥有思政课教师387名,注重选拔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思政课教师,培养“种子”教师。二是大力实施思政课创优行动。打造思政精品课,上好思政金课,聘请思政课专家上示范课,开展《新时代铸魂育人的责任与使命—理直气壮讲好学校思政课》专题讲座等活动。三是打造思政课名师队伍。对接全省首家“舒荣师德工作坊”,推荐选拔新一轮思政课名师,充分发挥“名师+”、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四好”思政课一体化教研平台。
  聚焦五育并举,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一是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深入实施“德育五大工程”,通过举办德育课程观摩、案例征集、课程研讨、德育评价等方式全面推进德育工作健康发展,构建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德育体系。区教育局、市89中、西光中学、后宰门小学等先后荣获省、市级德育先进集体,8位校长教师先后荣获省市德育先进个人。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中小学体育艺术一体化建设,以校园足球为引领,推动学校篮排足三大球类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学模式,每年定期举办全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等各类比赛,广泛开展“三节一会”、高雅艺术和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发增设戏曲、鼓乐、剪纸、农民画等艺术课程,每年定期举办全区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创建全国青少年体育特色学校22所,省、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15所。三是持续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创新实施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实践教育、信息技术实践教育等四大领域教育,积极开展中小学科学素养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科技活动,区教育局连续三年荣获全市科普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30多名学生荣获国家省市级科技竞赛奖。
  聚焦创新载体,筑牢思想道德根基。一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程、进教材,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全区所有学校醒目位置,设立永久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教职工和学生知晓率达到100%。二是创新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抓关键节点,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厚德陕西”“学雷锋”“我们的节日”“开学第一课”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三是讲好战“疫”故事。各校邀请英雄人物、先进人物、参与疫情防控一线的优秀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等,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与学生开展分享交流。
  聚焦阵地建设,创设良好育人环境。一是打造特色德育基地。建成了新城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育英小学周恩来励志馆、东方小学航天科普馆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二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把宣传思想工作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从人、财、物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注重新媒体宣传效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树立大宣传理念,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同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办好学校思政课、选树先进典型等紧密结合,弘扬正能量。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组建了20名教育系统讲解宣传员队伍,每年组织宣传思想工作业务素质提升培训。三是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局关工委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成立重点帮扶团队,下设立德树人、扶贫帮困、排忧解难3个帮扶组,分别帮助家庭贫困、失亲失爱、残疾生病的学生,开展关教活动,营造和谐校园,先后荣获全国普法先进集体、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积极发挥团队作用,开展“习爷爷教导记心中”“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传承红色基因、我是小小追梦人”“红领巾心向党”等主题团队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