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署做好寒假前后高校疫情防控工作
教育部印发《关于认真做好寒假前后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毫不放松抓好今冬明春疫情防控,统筹做好高校寒假假期和明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
教育部启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试点建设
教育部印发《关于启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决定启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试点建设工作。首批将遴选认定5个左右试点建设实验室、15个左右培育实验室进行试点建设,每轮建设周期为5年,其中含试运行期1年。在建设周期内,教育部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江苏:勤俭节约纳入中小学德育课程
江苏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中小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实施方案》推动中小学高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观念,推动全省中小学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崇尚劳动的新风尚。
“3+1+2”模式八省市新高考实施方案公布
近日,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公布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排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这八个省市作为全国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市,将在2021年高考实行“3+1+2”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汉语)、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3门科目,及考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
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历史、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6门科目,考生首先在历史、物理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再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这种区别于传统的文理分科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
广东:要求职称评审等向专职教师倾斜
为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整体受教育水平,广东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就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出台实施细则,要求完善激励机制,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工作中,对直接承担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给予适当倾斜。
辽宁:出台高校加强学风建设十条措施
1月1日,辽宁省教育厅在全国率先下发《辽宁省高等学校加强学风建设十条措施》,全面落实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部署要求,分别对高校、教师和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大力推进本科、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以优良学风为引领,打造良好教育生态,实现内涵式发展。
内蒙古:9项措施规范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列出9项措施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自治区教育厅要求,各义务教育学校严禁布置超课标、超进度的作业,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严禁教师使用微信、QQ群布置作业。
内蒙古自治区要求各校要强化家校合作,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保障学生睡眠。各地要严格控制各类社会性事务进校园,切实减轻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和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带来的负担,保障教师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和批改作业时间。教育督导部门要及时调整完善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评估指标,把学校的作业质量、作业负担等情况纳入督导内容。对作业管理中问题较多、监管不力的学校和违规要求家长代批改作业的教师要严肃处理,通报问责。
山西:严禁课后服务变相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为切实解决中小学生“放学早、接送难、无人管”的问题,山西省出台《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中小学校教职工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可取得相应劳务报酬,但严禁将课后服务变成集体教学或补课,严禁学校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等。
山西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校教职工在保证按质按量完成正常职责工作任务前提下,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并取得相应劳务报酬。已免费延长放学时间开设自习课或开展课后服务的市、县,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参与自习课或课后服务工作,按照课时计入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以上内容综合整理自教育部官方媒体平台“中国教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