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给学生的问候 回礼!

声音

   关育兵
  到一所农村中学办事,我最感兴趣的,不是变化了的校园环境,而是那里的每一个孩子都会向老师问好。不仅是学校的老师,就连外校的老师,他们也会很自然地问好。这让我想到,我所在的学校,孩子们也会向老师问好,但面对外来人员时,他们就会不知所措了。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文明就是要有礼貌地对待他人。农村孩子不会向人问好,一者缘于他们羞怯的心理,二者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事实表明,通过学校的强调、训练,孩子们是能够做好的,是能够掌握这一社会交往的基本礼仪的。
  然而,遗憾的是,在这所中学,我没有看到老师向学生回礼。有的一闪而过,有的“嗯”一声,有的点点头。其实,在许多城市学校,老师们也是如此。点头示意,可以理解为一种回礼,但这种回礼,实是对他人礼节的一种怠慢,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现代社会,人与人是平等的。老师和学生,至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点头示意,并不是认真回礼的方式。至于其他回礼方式,更是有失恰当,甚至是礼仪修养的欠缺。 
  对于学生的问候,我总是热情地回应。如果是一个学生的问候,我会回问“你好!”,如果是几个学生在一起,我会回问“你们好!”。我一直以这样认真的回礼方式对待学生的问候,我觉得这是做教师应有的素质。
  为什么这么说?如同前述,人格平等是学校应有的理念。这种平等,体现在教学上,也体现在礼仪上。老师认真地回礼,究其本质,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进一步推论,不能给学生问候认真回礼的老师,很难在课堂上平等地对待学生,骨子里有高于学生的陈旧观念。
  其次,我们经常说行为世范,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的榜样和镜子。既然如此,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就得做到。在礼仪上也是如此。我们要求孩子们做到,自己却做不到,又如何成为学生的榜样和镜子呢?
  给学生回礼,看似小事,其实不小。在自己的学校,因为我认真而热情地给孩子们回礼,孩子们似乎也更愿意向我问候。在那所学校,我也认真地给孩子们回礼,孩子们有短暂的发愣,继而似乎很高兴!所以——
  老师,请认真给学生的问候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