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理论

   朱选朝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继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要求教师要在理想信念等六个方面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执著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理想信念的精神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理想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信念是人们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意志和定力。做好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的理想信念应该以这一要求为基准,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新时代人民教师的理想信念,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就是要为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教书育人,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基础上,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对真理的认识越清晰、越深刻,理想信念就越坚定。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和发展方向,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最科学、最完整、最严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师首先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不断增强政治定力,自觉成为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教师的理想信念体现在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心中装着国家和民族,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忠诚,对教育事业热爱,对学生热爱,对学生教育、引导、培养,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教师的理想信念体现在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脑,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教师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爱党护党为党,敬业修德,服务社会,争做“四有”好教师的示范标杆。
  教师的理想信念体现在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命运的自信,要求教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的信念。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要求教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真理性的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要求教师严格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要求教师激发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教师的理想信念体现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头践行者和传播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支撑。从事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的教师,理所当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头践行者。教师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要为学生把好人生的“总开关”,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为党和国家事业造就大批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合格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输送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民教师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失去了理想信念,就失去了灵魂,就会迷失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无论是党员教师,还是非党员教师,其肩负的使命是相同的,都是教书育人,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真正担负起这一使命,必须要有政治定力,必须要有教师精神,必须要有社会担当,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否则,精神“缺钙”,得了“软骨病”,迷失了方向,就根本担当不起教师的目标任务,更谈不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一名教师,只有真正树立了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持之以恒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春蚕到死丝方尽,衣带渐宽终不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充分体现出教师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出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甘于奉献、教书育人的高贵品质。选择当教师,也就是选择了责任和使命。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教好每一名学生,首先靠的是教师的意志和定力,不言放弃,终身坚持。要坚持,靠的就是教师的理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合格教师的标志,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教师是否合格,首先看政治站位,看政治定力,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如果一名人民教师不具备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对教师职业道德没有正确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没有道德情感、对教师事业没有坚定的意志、对学生没有仁爱之心,没有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就根本谈不上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教师合格,首先是道德品质的合格,是政治上的合格,如果道德品质不合格,政治上不合格,就不是合格的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政治上合格,对党和人民负责,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通过教师的职业能力和职业行为表现出来的。在新时代,每个教师都面临着能不能坚定理想信念的现实考验。教师精神好不好、教书育人的标准和要求高不高、自我要求严不严、能不能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能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是检验一个教师有没有理想信念、是不是合格教师的重要标志。
  理想信念是教师的动力之源。人如果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奋斗目标和奋斗方向;如果没有了方向,人就会迷失自我,没有生气和朝气,就会成为墙头草,无所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教好书、育好人,成为学生的指路明灯,是教师的美好向往,是每一名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追求。理想信念是教师向既定目标前进的不竭动力。
   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把系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作为教育工作的指引。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广大教师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广大教师要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新时代,特别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中要坚持问题导向,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国际国内的实际,联系自己学校的实际,联系个人的思想和工作实际。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筑牢理想信念。
  面对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教师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精辟概括的“八个明确”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在实践中,我们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作为教师,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科学论断,把握精髓,关键是掌握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现存的实际问题,增强教书育人的科学性、预见性,增强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播种未来希望指路明灯的能力和水平。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加快发展。学习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教师的学习是为了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教书育人的实践,推动教育工作,着力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切实提高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能力。联系实际,要有强烈的问题导向意识,要紧密联系教书育人的实际,注意研究解决事关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怎样成为合格优秀教师的问题,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怎样成为学生引路人等问题,要认真思考,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断提高能力水平、着力教书育人的自觉行动,转化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生动实践,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际成效,切实做到真学、真信、真用、真行,争做“四有好老师”、践行“四个相统一”、做好“四个引路人”,做到“六个下功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