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最善权变的谋士贾诩

文化

   
 王美智
  贾诩,曹魏谋士,陈寿说他“算无遗策”,辅佐过的主子接连殒命,自己却能独善其身,最后位居三公,七十七岁寿终,死后还被谥为肃侯,堪称三国时的奇才、怪才、鬼才。
   “沧海遗珠”偶变投隙
  有人曾将贾诩和诸葛亮相提并论,认为其才能应在诸葛亮之上。但和诸葛亮不同,贾诩是颇费了些周折才来到曹操身边的。在好些关键时刻,要不是贾诩以“小聪明”自保,恐怕曹操也无缘收获这一颗“沧海遗珠”。
  贾诩深谙乱世自保之道。他曾“途遇叛逆氐人,与贾诩同行几十人都拘执。贾诩告之:‘吾乃段公之外孙,尔等万不可生埋吾,吾家人定以厚礼赎吾。’太尉段颎,长为边将,威震西地,故贾诩借段氏惊骇氐人。氐人果不敢伤其,与其结盟,护送其归,余者均死”。其实贾诩并非段家外孙,其能权衡变局以渡过危难。这种“小伎俩”在日后还帮了曹操的大忙。
  助纣为虐破勤王师
  董卓被吕布刺杀后,部将李傕、郭汜等率残兵败将落荒而逃,半道途中上书汉献帝求赦未获准可,遂打算解散兵将各自逃命,此时谋士贾诩却说:“不若诱集陕人,并本部军马,杀入长安,与董卓报仇。事济,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胜,走亦未迟。”董卓本是天怒人怨的乱臣贼子,饱读诗书的谋士贾诩却教唆李、郭等人与国家为敌,纠集西凉兵十几万攻入长安,当着汉献帝的面杀了司徒王允,逼迫皇帝勒封官品。这无疑是助纣为虐,助贼而不顾汉之大罪也。
  西凉太守马腾、并州刺史韩遂联军十几万杀奔长安,举义勤王,且有内应,消灭李、郭叛军可谓毫无悬念,结果又是贾诩献计:“二军远来,只宜深沟高垒,坚守以拒之。不过百日,彼兵粮尽,必将自退,然后引兵追之,二将可擒矣。”在李蒙、王方带兵正面迎击马韩联军时,贾诩又给李傕、郭汜献计:“长安西二百里盩厔山,其路险峻,可使张、樊两将军屯兵于此,坚壁守之;待李蒙、王方自引兵迎敌,可也。”李傕、郭汜听从贾诩计策,果然使马韩联军兵败而归,此战后,诸侯中再没有敢于勤王讨伐李傕、郭汜的了。
  洞悉人心审时度势
  贾诩后来投靠在屯驻华阴的段煨军中。段煨治军严谨,忠于朝廷,而且也是武威人,和贾诩同乡。当时,贾诩已经很有名气了,也颇受段煨及其部下的尊敬。但贾诩却看出了段煨的嫉妒和不安:毕竟他的名气和才气都太过出众,段煨也担心长此以往,自己的威望和权力会被贾诩替代。所以,他表面上对贾诩很是客气,内心却有着强烈的不安和猜忌。
  于是,贾诩易主来到张绣营中,却把老婆孩子都留在了段煨这边。走的时候,有人质疑他留下家眷,贾诩说:别看段煨表面上尊敬我,我要是呆久了就是他的心病。正好张绣那边缺我这种人才,我去了张绣肯定器重我。我在外面,有事还能帮帮段煨,他肯定也会善待我的家人。
  果然,贾诩的离开让段煨松了一口气。作为同乡,他还给予了贾诩家人悉心的照顾和优待。之后的一切发展都如贾诩所料,可见他对人心的揣摩到了极致。
  揆情审势鞭辟入里
  建安三年,袁绍兵临官渡,曹操率兵阻击,两军相持。官渡之战事关袁曹两家的命运,实力平平而又夹在其间的张绣必然要选择一个作为靠山才能生存。
  当时,袁绍的兵力是曹操的十倍,双方实力相差悬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谁的胜券更大。而且,在此之前,张绣与曹操已结下深仇,于是张绣打算接受袁绍的邀请,共同抗曹。谁知贾诩出来反对。他认为,曹操当时“奉天子以令诸侯”,首先在道义上就名正言顺地拥有话语权;其次袁绍实力强大,张绣这点兵马他也根本看不上,而曹操兵少势弱,倘若投奔他,则必定会受到重用;而最重要的还在于贾诩看到了曹操称霸天下、统一海内的雄心,这样的人一定会不计前嫌。所以,之前的恩怨是非也自然不足挂齿。
  张绣最终听了贾诩的建议归顺曹操,贾诩也被曹操封为执金吾使。事实证明,贾诩对人心的准确把握又一次替他做了平生可能是最正确的一次抉择。
  献计孟德大破韩马
  建安十六年,马腾之子马超为父报仇,与韩遂联军兴兵讨伐曹操,两军在关中展开大战。僵持之下,韩遂、马超提出割让黄河以西的土地为议和条件,但是曹操并不甘心。
  这时,随军西征的贾诩献上离间计,让曹操表面假意答应条件,并安排曹操和韩遂会面。算起来这俩人之前还颇有些交情,所以见面后自然也不生分。曹操故意和韩遂既不谈战事,也不谈讲和,聊到高兴处还拍掌大笑,气氛颇为融洽。会面结束后,马超问起韩遂谈判内容,韩遂觉得既然没谈到讲和的正事,就随口说了句:“没说什么。”这自然就引起了马超的疑心,他觉得自己仿佛成了局外人,而曹操和韩遂肯定瞒着自己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后来,曹操派人给韩遂送来一封信,内容含糊不清,又有几处涂改。韩遂把信给马超看,马超看后便更加怀疑了。一封语焉不详、表意不明的信,其中的涂改之处仿佛正说明了韩遂掩人耳目的意图。
  不出所料,马超、韩遂终于翻脸,他们彼此猜忌,互揭老底,爆发了好一场血拼。最后,韩遂被马超砍断左手。而曹操也适时地抓住了机遇,一仗打得韩遂、马超败走凉州。
  建安二十二年,曹丕和曹植为争夺继承权较劲。自感有危机的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说:“但愿将军能够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实践士人的责任和义务,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曹丕听之,刻意磨炼。
  贾诩不多事、不惹事,在明哲保身的大原则下,暗中给曹丕上了一课。
  同时,曹操对接班人问题也有点犹豫不决,于是找来贾诩商量。其实,曹操议立嗣子,贾诩属意曹丕,故当曹操问及其意见时,贾诩淡淡地提到袁绍、刘表二人,让曹操联想到二人废长立幼终致覆灭的故事,决意立长子曹丕为嗣。
  果然曹丕继位之后,就封贾诩做了太尉,以表达对他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