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更为开放的教育环境

悦读

   周雅梅
  彻底浏览完了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教授的大作《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这部专著有154页,不过12万字。没有多么高深的理论,我觉得此书更加关注实践层面的打造和推进。故而,阅读的过程相当轻松。
  对于此书,我觉得理念层面的冲击力度更大,远胜于空洞教条、高深晦涩的理论灌输。著作中列举的大量实践活动,值得一线教师学习,尤其是教育教学管理者、教学研究者反复研读,从案例分析中获取方法,改变认识方式,反思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我们如今的教育教学环境较为僵化,各级各类行政部门大包大揽的现象比较严重,学校不得不严格按照制度和指令进行。学校不但缺乏相应的自主权、管理权,也没有财权、人事权、课程设计权等,所有的事务必须按照程序逐级审批,特色办学也就流于形式。所谓的素质教育,无非也是为了应付各级部门的量化考核评估。
  未来的教育,必定要构建更为开放的环境,才能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在学校创造更大的教育教学价值,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从本书中我获得的启发如下:
  一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改进课堂、学校、教师、教室,从而彻底改良教育教学。如教师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家长与学校的对话,领导与教师的对话。对话必须基于双方的平等意识,尊重和信任。在相互倾听的过程中,交换看法,分享经验,达成共识,促进双方认识的深入。只有在平等条件下的对话,才能将心比心,袒露真诚,直言不讳,不会是冠冕堂皇,阳奉阴违。而我们的所有安排,包括学校内部的教研活动,很少在对话的前提下进行。即便有对话,也是台面上的套话、废话。这种封闭的形式阻挡了改良的声音,让学校变得如一潭死水。
   二是构建学习的共同体。校本研修有三种基本方式,即: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学习共同体就是有机地融合了三者,但是研修方式注重打造同伴之间的融洽度。尤其是推出了开放的教室实验,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每位老师必须无条件地开放教室,上公开课,让所有的教师进行评议。因为每位教师都将面临观摩,他们绝不会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苛求同事,更愿意提出真诚的改进建议,共同促进课堂教学价值的提升。通过这种形式,每个层次的教师都将不同程度地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压力,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平等地交换看法。既不会吹毛求疵,也不会粉饰太平。下一个就要轮到自己公开授课,也希望课堂教学得到有效的改进。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们的心态就会调整,不断适应教学教研新常态。
  三是综合性实践课程的全面推行。日本的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得真是不错。他们在学校进行的综合性课程,我觉得对学生的素养提升特别有帮助。书中101页记叙,东京某个中学的三年级教室里,以“向残疾人学习”为主题。为了体验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学生们蒙着眼睛走路,并与残疾人见面。某个全盲的女孩很喜爱打网球(球里装有铃铛),球技高超,连网球部的中学生都赶不上她。通过这些活动,让中学生感受到他们并非一无所成。让孩子们真正了解到盲人的特长和优势,残疾人也拥有他们的世界。孩子们学会了尊重。反而,我们的课程设置方案里也有综合性实践活动,可是真正推行的寥寥无几。
  四是以学的课程为中心。本书中明确提出“学习是通过创造世界(认知的实践)、人际交往(交往的实践)和完善自我(自我内在的实践)这三种对话性实践而完成的。”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值得我们深入借鉴学习。尤其是交往的实践,在学校一直被忽略。孩子们在成绩的压力面前,过早地放弃了童心和天性,相互之间是一种鲜明的恶性竞争。完善自我方面,我们更是欠缺。孩子们从就读幼儿园开始,就被成人世界不断诱导着、迫使着,失去自我判断和自主选择。兴趣班是家长报的,辅导班也是家长报的,连最后的高考志愿也是根据市场就业形势选择的,最后的职业也是随大溜。导致国内的高材生,到了一定的阶段后,就会陷入空虚和迷茫。整个人生都没有与内心自我开始过对话,也就无法完善自我道德,以及完善自我人格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