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引导,读好长句子

——以教学《彩虹》为例

知行
   郭明月
  《彩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富有童趣的散文。提起散文这个文体,读者首先想到的总是它“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特点。但是作为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在备课时,既要关注文体,更要关注学情,体会编者为什么将这样一篇散文,安排在一年级下册的这个位置。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读好长句子是这个学习阶段的难点。这篇散文里面有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反问句,如:“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一个长句子,描写了小主人公的三个动作。文章中还有用一个长句子来描写连续动作的表达方式,如:“我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你梳头,你高兴吗?”这个句子看似不长,但是学生在初读的时候却不会停顿。这些孩子们朗读过程中出现的“拦路虎”,我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个个击破。
   一、抓住关键字词,读出停顿
  短语是构成句子的“分子”,读好了短语,自然就读好了句子。可是这篇文章中的短语也很复杂,例如:“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你梳头用的那面镜子”“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在指导朗读时,可以先降低难度,从学生能读好的词语开始,再层层递进。例如:“秋千”——“树上的秋千”——“门前树上的秋千”——“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将复杂的短语分解成简单的词语,再逐个添加定语,既帮助学生降低了读的难度,也帮助他们理解了短语的意思。
  之前我们见过的量词,大体都是“一()镜子”“一()水壶”。有“一”字作为提示,孩子们很容易找到。“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你梳头用的那面镜子”两个句子中的量词很隐蔽,也很有意思。在教学过程中,先读“水壶”,再读句子“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在反复读中找出“水壶”的量词“把”,自然也就理解了整个句子的层次,读出了停顿。
    二、分解连续动作,读出童趣
  这篇散文里面有几个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反问句:“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这三个句子长得很像,都用到了“如果……不就……”这样一个句式,而且都是反问句。但在这节课中,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以及句式的分析和仿写,都不是教学的重难点。如何读好这三个长句子,才是这节课要突破的重点。
  再读这三个句子,我们不难发现,三个句子描写的是主人公的一连串动作。例如:“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小女孩在干什么呢?我们可以先请同学们读一读,再请几位同学演一演,最后再请同学们自己圈一圈句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一边读,一边表演,一边体会。读的语速降低了,句中的描述变成了具体的动作,长的句子在读和感悟中变短了。
  上面我们说到的这三个长句子虽然长,但是每个动作之间都有逗号,所以学生初读时可以通过标点符号来读出停顿。但是下面这几个描写连动的长句子就不好停顿了。“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我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你梳头”“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这些动作之间没有逗号,但是它们写的都是两个动作的连动。我们平时生活中也经常会说这样的句子,如:“拿起笔写字”“穿上鞋出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个例子说一说,再读这三个句子就不难了。
   三、关注语言情境,读出感情
  《彩虹》这篇课文里一共有九个问句。每个问句都有“呢”“吗”这样的表示疑问的语气词。但是“呢”“吗”既不是这篇课文的一类字,也不是二类字。它们作为一类字,出现在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要下雨了》。所以,我们不急于在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表示疑问的语气词,而应通过关注句子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读出疑问句的独特语调,读出感情。
  说到语气语调,一年级的学生很难理解,但是向别人提问的时候语调自然上扬,这不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吗?怎样把孩子们习以为常的语言习惯具象化,这就要靠这篇课文为孩子们提供的情境了。你看,小主人公可不是在自言自语,她是在和爸爸、妈妈、哥哥说话。她对爸爸说:“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幻灯片上出现的这个句子或许很陌生,但是加上“爸爸”两个字,情境立现。句子旁边再加上一张爸爸浇花的照片,看着图片问问爸爸,水壶放到哪里了?看着正在梳妆的妈妈,问一问:“妈妈,你梳头用的那面镜子呢?”每个小朋友都有坐着秋千荡来荡去的快乐体验吧!让孩子们自己先说一说荡秋千的感受,再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快乐的感情溢于言表,流淌在朗读中的字里行间。把几个长长的问句放在具体的情境中,读起来像是和最亲近的人聊天,语调轻松愉快,感情真挚自然,疑问的语气也就不言自明了。
  在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时候,抓住关键字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长句子的意思,降低朗读的难度。分解连续动作,边读边表演,既能帮助学生降低语速,又可以读出童趣。疑问语气虽然不好言明,但是句子中的情境可以帮助孩子们读出感情。总之,立足于文本,立足于学情,我们总有巧妙而实用的办法让学生体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